
我学针灸这十年的干货分享再回首,搞针灸已经有十年了。从刚开始的懵逼小白到现在一年看五六千人,这一路跌跌撞撞,走过弯路,踩过坑,读过很多正确的废话,今天就跟刚入行或者准备入行讲几句心里话----怎么学习针灸才能少走弯路。一,一定要先把理论打扎实,先学道,次学术,很多人学反了!医学不像炒菜也不是打篮球,动脑要比动手重要,诊断错了,一切治疗方法都没用。看病的原理搞不清楚,光学习方法技巧都是白搭。我学针灸先啃的是《黄帝内经》,刚开始对着书也发呆,很多概念搞不明白,那些书上的文字我觉得离临床看病很太远,直到有一天我的老师一针治好了一个晕厥的病人,我问他为啥要扎涌泉,他告诉我,黄帝内经上说,肾气不足而厥!好好读《黄帝内经》去吧。从此以后,我是带着问题读书,而不再是为了读书而看书,当然了一定要看别人的注解,像张善枕老师,秦伯未的都很不错。当我把黄帝内经读完后,在读《针灸大成》、《针灸聚英》《针灸甲乙经》就容易多了。学习了这些针灸的经典理论,我就获得了道,针道,也就是有了理论的基础了,这是学针灸的第一步。二,临床实践检验理论,要动手扎针。理论读的再熟,拿起针来还是会抖,这是每一个学习针灸的必经之路。我刚开始扎针的时候,老师就在我旁边,我给人扎足三里,我的手不由自主地一直抖。扎穴位要么扎的病人喊疼,要么就是扎深扎浅,要么就扎偏了,我用了半年才找到了扎针的感觉。三,注重针刺手法,才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有一次,扎环跳穴,当我进针3寸后,病人的腿立刻就跳了起来,吓我一跳,我以为扎坏了,当我赶紧取针后,病人说腿不疼了。我才意识到这是得气了啊,刚才的腿抽,是针感,就是《黄帝内经》上说的气至而有效,从此以后,我扎针就注重手法,扎上针后必行针,用手法来补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四,跟大师学习,读大师的著作,吸取别人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贺普仁的缪刺条口透承山治肩关节疼痛,火针浅刺治风湿,王乐婷的长针曲池透臂臑穴治淋巴结核,靳三针治偏瘫的颞三针,董氏奇穴的灵骨大白治半身不遂,齐永脐针的水火既济治失眠,日本人写的《针灸真髓》的复诊疗法对诊断帮助极大。李定忠的经络环皮挑法,只在皮层挑治就可以平衡阴阳,疏通经络。五,融汇西医解刨,不是背叛祖宗而是博采众长,西为中用。宣蛰人的软组织学,朱汉章的针刀医学,关玲的结构针灸学,翟天军的神经减张疗法以及高雨的整体力线以及解刨列车的肌筋膜链,都是极好极好的理论。最后,任何牛逼的人都有自己的老师,学中医一定要拜师或者花钱学习,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任何人有义务手把手教你,牛逼人物的时间很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网络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